菲律宾军方最近可算是找回了点面子,大张旗鼓地宣称,又一次给仁爱礁那艘破船送上了补给。官方声明里说得那叫一个轻松,物资送到了,人员也换了,任务圆满成功。
可这喜悦背后,藏着一个谁都绕不开的尴尬事:离上一次补给,不多不少,正好过去了一百一十二天。这小半年的时间,船上那几位守军的日子过得是真苦,补给断了,只能天天钓鱼果腹,说是在鬼门关前反复横跳也不为过。
所以啊,这次所谓的“突破”,哪是什么胜利?这分明就是菲律宾在绝境里,百般央求,换来的一张“通行证”。而开这张票的,是中国,并且还附带了一堆条件。
规矩,我说了算
九月五号那天,仁爱礁海面上的真实情况,可比菲律宾官方嘴里说的紧张多了。马尼拉派了四艘船,打头的是“巴加凯号”和“马拉帕斯加号”。为了耍个小聪明,两艘护航的船还把自动识别系统给关了,想玩一手金蝉脱壳。
可这种小把戏,在中国海警天罗地网般的监控下,跟闹着玩儿似的。他们的位置,早就被我们的雷达锁得死死的。菲律宾的船队前脚刚踏进这片海域,我们这边由5304舰领衔的编队后脚就围了上来,全程“护航”,用无线电指挥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这次补给能成,说白了,就是菲律宾提前在外交上认了怂。他们老老实实地把物资清单交了上来,还同意我们的执法船现场开箱验货。我们的人确认船上装的都是吃的喝的,没有任何加固船体的建材后,才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挥手放行。
这跟六月份那次水炮互射、人仰马翻的激烈场面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如今的风平浪静,恰恰说明了一件事:仁爱礁的规矩,变了。而现在,制定规矩的人,是我们。
总统的眼泪,演给谁看
补给这事儿刚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就在一个公开场合,当着大家的面哭了。他这眼泪,可不是感动于我们的“仁慈”,而是被国内的压力给逼的。南海的局势一紧张,菲律宾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
渔民们出不了海,断了生计,一个个怨声载道。中菲的贸易也大受影响,国内物价跟着涨,普通人的钱包越来越瘪。所以马科斯这一哭,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秀,哭给国内民众看,意思是:不是我无能,实在是对手太强大。
这种纠结,在菲律宾政府内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国防部长特奥多罗是个铁杆鹰派,天天喊着“军事是外交的后盾”,恨不得跟中国硬碰硬。可外交部长拉扎罗就温和多了,总觉得事儿还是得坐下来谈。
一个要打,一个要谈,这两种声音拧在一起,把菲律宾的战略搞得乱七八糟。他们既舍不得仁爱礁这块“阵地”,又没那个实力去硬守,最后就卡在了中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大哥在远方,靠不住啊
在这场大戏里,美国人当然也没闲着。两艘美国军舰就在南海附近晃悠,那意思很明显:小弟别怕,大哥给你撑腰呢。可惜,这姿态摆得再足,也只是姿态而已。
从头到尾,这两艘军舰都离仁爱礁远着呢,压根没有一丁点要介入的意思。特朗普政府那套“协防承诺”,说得天花乱坠,可一旦真要碰上中国的底线,立马就变成了口头支票。
菲律宾从美国那得到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安全感,而不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当我们的海警船把菲律宾的补给船围得像铁桶一样时,远处的美国军舰就是个安静的观众。这一幕,不知道有没有让马尼拉看得更清醒一点。
结语
说到底,所有的热闹,最终还是要回到那艘破船本身。这艘叫“马德雷山号”的登陆舰,从1999年赖在这儿开始,已经风吹日晒了二十六年。船身锈得不成样子,甲板烂得能漏下去人,早就成了一堆海上废铁。
有专家早就说过,这堆垃圾对当地的珊瑚礁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更关键的是,它的船体结构一天比一天差,彻底散架是迟早的事。这艘船所代表的非法主张,物理寿命已经快到头了。
对我们来说,最好的武器就是时间。我们不着急强行拖走它,而是用渔网封锁、全程监控、补给审核这一套组合拳,彻底断了它任何“延寿”的可能。然后,就静静地等着它自己烂掉。
等到这艘破船在某一个风浪中彻底崩塌,菲律宾在仁爱礁的非法存在,也就跟着灰飞烟灭了。留给马尼拉的时间和选择,真的不多了。仁爱礁的倒计时,已经悄然开启。
配资炒股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