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一通跨越华盛顿、莫斯科和基辅的电话,让俄乌冲突的局势再次成为国际焦点。
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同一天展开密集外交互动,特朗普更是与欧盟、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多方势力进行沟通!
不过,在通话后,三方各自释放出截然不同的信号,美俄领导人高调宣称谈判“进展顺利”,而泽连斯基则态度强硬,明确划下红线!
展开剩余89%停火谈判与贸易愿景特朗普向来以交易艺术自诩,这次与普京的通话也不例外。他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条动态,兴奋地宣布“俄乌即将启动停火谈判”,并强调谈判将由两国直接主导,因为只有他们清楚细节。
通话结束后,特朗普甚至透露,梵蒂冈已主动提出充当谈判中间人,俨然一副“和平推手”的姿态。
特朗普的乐观并非无迹可寻,自上任以来,他多次强调“美国优先”,主张通过商业逻辑解决外交争端。此前在朝核问题上,他曾提出“经济合作换弃核”的类似策略,但最终因缺乏实质性进展而搁浅。
此次对俄抛出贸易橄榄枝,或许更多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其外交能力的质疑,如今中期选举在即,若能促成俄乌停火,无疑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此外,特朗普对“中间人”梵蒂冈的提及也耐人寻味。历史上,教廷多次斡旋国际冲突,但其影响力更多体现在道德层面,缺乏实际约束力。
选择梵蒂冈而非传统调停方如联合国或欧安组织,或许是为了避开官僚主义的掣肘,但这同样可能让谈判陷入“仪式大于实质”的尴尬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谈判前景的描绘远不止停火。他特意提到,俄方希望在冲突结束后与美国开展大规模贸易合作,并称“俄罗斯的潜力无限”。
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试图淡化美俄长期对立的关系,转而强调经济利益。但这种“经济换和平”的设想显然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乌克兰的立场。
尽管特朗普随后与泽连斯基及欧洲多国领导人通话,但乌方对美俄“私下讨论备忘录”的警惕已初见端倪。
普京的“备忘录计划”相比特朗普的乐观,普京的表态显得更为务实。克里姆林宫在声明中称,俄美领导人同意推动起草一份“俄乌和平协议备忘录”,内容可能包括停火时间表、危机解决原则等。
普京特别提到,双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渠道已恢复,这表明“方向正确”。
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份备忘录的具体条款仍是一团迷雾。
俄方的核心诉求始终未变,通过协议确保乌克兰的中立化,并解决俄方认定的安全威胁。普京强调,和平的关键在于消除危机根源,这一措辞被普遍视为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间接警告。
普京的“备忘录”策略,本质上是将复杂问题包装成阶段性成果。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多次提出类似方案,例如2022年的“去军事化”要求,但均因乌方拒绝而流产。
此次备忘录的模糊性,既是为后续谈判留出空间,也可能暗藏“温水煮青蛙”的意图,通过逐步拆分议题,弱化乌克兰的抵抗意志。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普京特意提到伊斯坦布尔谈判渠道的恢复。2022年,俄乌曾在土耳其斡旋下达成黑海运粮协议,但该协议最终因执行问题破裂。
此次重提伊斯坦布尔,或许是想借助土耳其的“中立”形象争取国际支持,但土耳其与北约若即若离的关系,反而可能让西方对谈判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尽管俄乌此前在战俘交换等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涉及领土与主权的核心矛盾仍无进展。俄方试图以备忘录为跳板,将谈判拉回“俄乌双边框架”,但泽连斯基的强硬回应让这一计划充满变数。
泽连斯基:谈判可以谈,领土不能丢如果说美俄在通话中展现了某种“默契”,那么泽连斯基的立场则如同一盆冷水。他在与特朗普通话后连夜召开记者会,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在领土问题上妥协”,并强调停火必须与撤军、制裁等条件挂钩。
尽管乌方愿意接受土耳其、梵蒂冈等多国斡旋,但泽连斯基坚持要求美欧“深度参与谈判”,以防止乌克兰被排除在决策之外。
泽连斯基的强硬并非无的放矢,自冲突爆发以来,乌东四地的归属问题始终是谈判死结。此次他提出三点要求:立即停火、维持对俄制裁、确保乌克兰在谈判中的话语权。
这三点,可谓是直接回应了美俄“私下讨论备忘录”的动向。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公开警告欧盟“若俄方不停火,将出台更严厉制裁”,试图借助欧洲压力制衡俄罗斯。这种以拖待变的策略,显示出乌克兰对当前谈判的谨慎与不信任。
泽连斯基的“红线”背后,是乌克兰国内不容忽视的民意压力。最新民调显示,超过70%的乌克兰民众反对任何领土让步。
与此同时,乌军近期在哈尔科夫方向的反攻虽未取得突破,但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士气。泽连斯基的强硬表态,既是对内凝聚共识的需要,也是对外争取更多军援的筹码。
此外,他对美欧参与谈判的坚持,暴露出对被出卖的深层焦虑。历史上,2014年的《明斯克协议》曾因缺乏执行力沦为废纸,而美国在阿富汗撤军中的甩锅操作更让盟友心寒。
泽连斯基的“三点要求”,本质上是在为乌克兰争取“保险绳”,即便谈判破裂,也能靠外部支持维持战场平衡。
这场三方通话看似热闹,实则暴露了俄乌冲突的深层困境,美俄试图绕过乌克兰勾勒和平愿景,而基辅则坚决捍卫底线。欧洲既想推动停火,又担忧被边缘化。
特朗普的“贸易诱惑”、普京的“备忘录计划”与泽连斯基的“红线逻辑”,共同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拼图。
当然,真正的和平远非几通电话所能实现。俄乌在领土、安全架构上的根本分歧仍未化解,而美欧对俄政策的分歧也可能削弱制裁效力。
即便谈判重启,双方能否在“谁先让步”的博弈中找到平衡点,仍是未知数。
这场博弈中,最尴尬的角色或许是欧洲。一边是特朗普不断强调“美国优先”,暗示欧洲应承担更多安全责任。另一边是泽连斯基要求欧盟“加大制裁”,但法德等国却因能源依赖对俄态度摇摆。
若美俄真能绕过乌克兰达成某种默契,欧洲的地缘影响力将进一步萎缩。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炒股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