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姐姐当家》中的王琳拿了什么"卖惨"的人设。
但哪怕是当一个家庭伦理剧的剧本来看,大家对于女主角也太苛刻了。
对儿子,大家要求她放手;对带给她伤害的原生家庭,大家又希望她体谅年迈的妈妈,与不幸福的童年达成和解。
好像不管怎么做,受到批评的都是王琳。
这样的要求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说句不负责任的话,感觉这个节目从节目组到观察室的专家,对王琳多多少少有点"恶意"。
在第二期节目里,展现了王琳的原生家庭。
第一个场景是王琳到养老院去探望自己的母亲,并引出了她原生家庭的问题。
目前,王琳的妈妈跟后老伴一起住在养老院,王琳一般两个星期去探望一次,如果忙的话,可能会一个月去一次。
看得出来,妈妈跟王琳的相处是很客气的,看到女儿来看自己,还说了句:谢谢。
王琳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直到 5 岁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
7 岁那年回到家,由于家里的住房条件不好,王琳直到上了大学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床。
小时候,妈妈跟弟弟睡,她只能睡在一个人造革的沙发上。
作为一个"后加入"这个家庭的孩子,王琳没有自己的床,也没有自己的衣柜,在这个家,她始终没有找到归属感。
所以,当她有机会离开这个家,就决定自己再也不会回去。
王琳跟弟弟也没有感情。
虽然王琳没有细说,但可以想见的是她的父母多半是重男轻女的。
但成年之后,这个弟弟却拒绝照顾父母,把这个"包袱"丢给了姐姐。
即便如此,王琳对弟弟也算是仁至义尽,在赚到钱后,甚至像半个"妈妈"一样给他买东西。
这一段内容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观察室,王琳没有家人。
王琳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关爱,但她作为女儿已经很尽力。
在第二次离婚之后,她还把父母接到自己家来住了 10 年。
妈妈也不是省油的灯,跟女儿住在一起的时候,一点也不心疼她。
王琳在外面工作半夜才回家,妈妈的高血压明明只需要吃降压药就可以解决,但她非要王琳送她去医院,完全不顾女儿第二天一早还有工作。
这样的事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反复折腾。
王琳身心俱疲,这才把妈妈送到了养老院。
看得出来,这个养老院的环境很好,还有专门的阿姨照顾。
王琳相当于不仅给自己的妈妈养老,还帮她的后老伴养老,做到这个份上,怎么说都算是孝顺女儿了吧。
搞笑的是,在看完这段之后,专家倪子君的第一话是:全程都没有握手,没有拥抱。
拜托,王琳是 70 年的,那个年代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别说是这种亲情淡漠的状况,就算是比较好的原生家庭,也很少有拥抱的。
接着她又发表了一番高论:小时候的家庭对我们影响很大,但有一句话是童年不是永远的诅咒,哪怕亲人离世,家庭离异,被暴力或者怎么样,都有非常成功的成年生活。差别是,这个成年人承担起了作为成年人对自己的责任。
童年没有谁的父母是完美的,对你所有的影响,你是怎么调整的,你是怎么把你的爱成长起来的,这是作为成年自己个体的责任。
叨姐不否认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一把年纪了,还把生活的不顺遂推给原生家庭,确实是有点缺乏自爱和自我成长的表现。
但,这个所谓的专家把这个话说得如此轻松简单,也未免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而且,她不觉得自己特别双标吗?
之前看到王琳给儿子打电话,产生矛盾,她可不是这样的态度。
她当时指责王琳的行为给儿子很大的压力,会让儿子抑郁。
如果按照她对王琳的要求,难道她不是应该说,王琳作为母亲不够完美是很正常的事,王琳的儿子作为成年人,应该自己去调整,为自己负责吗?
为什么要把王琳儿子的心情好与不好,会不会压抑,抑郁的责任归结到王琳的身上呢?
如果父母要为孩子的抑郁负责,那么王琳的不幸福不可以让自己的原生家庭负责,而必须要由她自己来独自解决呢?
后来王琳说想给儿子带孩子,专家的第一反应也是孩子会觉得压力很大。
这时候又不说成年人应该对自己负责了,是吧。
合着不管身份是妈妈还是女儿,责任都是王琳一个人的呗。
凭什么啊?
除了专家之外,网友们对王琳的评价也非常极端,有些话说得特别难听,甚至说她把儿子当"老公",气得她亲自下场怒怼网友。
其实,跟真正窒息的父母相比,王琳的爱已经很克制了。
在被问到今后是不是想跟孩子一起住的时候,王琳表示,自己以前是觉得一定会跟儿子一起住,帮儿子带孩子,但现在她的想法变了。
她意识到,孩子也许并不需要她帮忙带孩子。所以,如果孩子需要,她很乐意;如果儿子不希望妈妈打搅他的生活,她也接受。
这还不够有分寸和边界感吗?
其实,王琳是明白人。
她的前半生过得并不如意,但她有句话说得很好:如果我要去投诉人生的话,那有多少人应该去投诉人生。我不应该投诉,因为我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
可见她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幸的人太多了,至少她还有名有利,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让她可以选择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很多人,根本没得选。
就冲王琳能说出这句话,叨姐就觉得,她的底色是善良的,希望大家对她能包容一点吧。
配资炒股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