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A股市场在震荡中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分化格局。三大指数虽小幅收跌(沪指-0.33%,深成指-0.22%,创业板指-0.23%),但市场内部却上演着“涨声与跌停齐飞”的激烈博弈。科创50指数午后在芯片股强力带动下逆势拉升超2%,成为疲弱市场中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科技主线强势崛起,国产替代逻辑再燃
* 芯片半导体集体爆发:板块内多股大涨,寒武纪以超10%的涨幅领跑。这背后是国产替代逻辑的持续强化与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预期的共振。美国对华技术限制层层加码,反而倒逼国内产业链自主攻坚,设备、材料、AI芯片等关键环节成为资金围猎焦点。
* AI应用热度不减:因赛集团20CM涨停,显示市场对AI落地场景的挖掘仍在深入。多模态AI、华为昇腾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表明资金对人工智能从基础设施到实际应用的整个链条保持高度关注。
* 科创50成“突围先锋”:其逆势大涨超2%,与主板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凸显资金对符合国家战略、具备高成长属性的硬科技资产的集中偏好。
传统板块遭遇抛压,政策与基本面承压
* “超级水电”概念突遭重挫:深水规院20CM跌停,板块集体大跌。前期因分红预期或防御属性积累的涨幅,在缺乏持续利好支撑下,遭遇短线资金集中兑现。
* 消费与周期疲软:白酒、水泥板块跌幅居前。消费复苏动能仍显不足,叠加部分高端白酒批价松动,压制板块情绪;水泥则受制于地产投资低迷带来的需求端压力。
* 海南自贸区概念回调:政策预期阶段性降温,部分获利资金选择离场。
缩量震荡下的市场玄机
两市全天成交额1.79万亿,较前一日缩量574亿。这反映出:
1. 观望情绪升温:在指数面临关键压力位、政策真空期及外部不确定性犹存背景下,部分资金选择暂时离场观望。
2. 存量博弈加剧:有限的场内资金被迫“拆东墙补西墙”,从传统蓝筹与周期板块流出,集中涌向科技成长主线,导致市场“撕裂感”显著增强。
3. 调仓换股进行时:缩量震荡往往是资金进行结构调整的窗口期。从盘面看,资金正加速向政策确定性高、产业趋势明确、业绩弹性大的科技板块集结。
未来展望:紧扣科技主线,警惕结构分化
短期看,市场或延续震荡格局,但内部结构分化预计将进一步加剧:
* 科技成长仍是主战场:芯片(尤其是设备、材料、AI芯片)、AI应用(多模态、垂直领域落地)、高端制造(机器人、工业母机)、创新药械等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领域,在政策与产业趋势双重驱动下,仍将吸引资金深度布局。
* 传统板块需精挑细选:消费复苏需观察“金九银十”旺季数据验证;基建相关板块期待更多稳增长政策发力;水电等防御性板块需关注股息率吸引力与业绩稳定性。
* 量能是关键信号:若成交量无法有效放大,指数上行空间将受限,结构性行情特征会更突出。需密切关注是否有增量资金(如政策利好、外资动向)打破当前存量博弈格局。
当市场缩量震荡时,资金的选择往往比指数的涨跌更能揭示未来方向。今日芯片股的爆发与科创50的独秀,正是市场用真金白银在不确定中锚定的确定性——科技创新的浪潮远未停歇,国产替代的故事正翻开新章。传统板块的失血,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经济转型期阵痛的必然。在结构分化的A股迷宫中,紧跟政策脉搏与产业趋势,或许才是穿越震荡的密钥。
配资炒股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